中国政府网  |  河北省政府  |  秦皇岛市政府

抚宁区人民政府
首页 >  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行政许可

秦皇岛市抚宁区寺后头水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前公示

发布时间: 2024-05-24      发布机构:数据和政务服务局      字体:[  ]

体裁分类:行政许可  主题分类:综合政务 索引号:fnqxzspj/1717136778042

秦皇岛市抚宁区寺后头水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前公示

发布时间:2024524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局拟对秦皇岛市抚宁区寺后头水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自公示之日起5个工作日。在公示期内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依法申请听证的权利。电话:0335-7692187通讯地址:秦皇岛市抚宁金山大街2号抚宁政务服务中心二楼行政审批局(066300)。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公众参与情况

相关承诺文件

1

秦皇岛市抚宁区寺后头水库建设项目

抚宁区榆关镇寺后头村

秦皇岛市抚宁区河道服务中心

秦皇岛鑫正环保技术工程服务有限公司

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属于水库建设工程不设置食堂、锅炉,采用电采暖,运营期无废气产生。

2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现状监测,本项目区域地表水环境水质能够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本项目下泄生态流量满足下游河道的生态需水要求,对水文情势改变不大,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产生的废水均不外排。经预测分析,水库发生富营养化的可能性较小,下泄水水温不会对鱼类和农灌水产生影响。水库建设总体对区域水环境影响不大。

详见本项目地表水专项评价。

3噪声影响分析

本项目为水库建设项目,运行期基本无噪声产生

4固体废物

水库运行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设置生活垃圾收集桶,由环卫部门清运。

5陆生生态影响分析

5.1景观生态体系稳定性影响

对景观生态体系稳定状况的影响可以从恢复稳定性和阻抗稳定性两方面进行分析。

1)恢复稳定性影响分析

恢复稳定性的度量通常采取对植被生物量进行度量的方法进行。工程的建设会使区内自然生态体系的植被生物总量减少,对评价区域内景观生态体系有一定影响,但因其减少的景观大部分为人工园地景观,且变化量很小,因此整个生态体系的生产力不会因为植被生物总量减少而降低。由于水库的形成、局地气候条件的改善、与工程建设配套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等,将会使水库周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得到较大改善,土地的生产力将会在一定范围内有所提高。

2)阻抗稳定性影响分析

对自然生态体系阻抗稳定性的度量,是通过景观异质性程度的改变程度来度量的。淹没区无古树名木,对其他淹没的广泛分布物种种类没有影响,仅损失部分生物量,因此,本评价区的各类拼块在枢纽工程建设后所发生的变化主要是拼块面积的变化,而在拼块数量(密度)、拼块频率等要素特征上发生变化均较小。总体上,评价区内景观生态体系的异质性与工程建设前水平基本相当。

5.2对自然生态体系生产力的影响

本项目自然生态体系生产力影响主要体现在水库淹没对植被的影响,从而改变评价区植被现状,影响区内植被的现存生物量,使其生物总量减少。本工程建设对评价区内生物量造成一定损失,生产能力降低,但与周围总体生态系统相比,生物量损失不大,在做好相应补偿和恢复措施后,可将影响降到最低。

5.3对植被的影响

水库蓄水后,将淹没正常蓄水位以下的植被。本项目淹没面积不大,淹没的植被类型主要是农作物及人工林,由于淹没区基本上处在河谷地段,植被类型组成成分较少,淹没造成淹没区植被全部消失。库区蓄水后,随河谷水面的增加以及河谷气温较高,将有较大的水汽蒸发,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沿岸小环境的空气湿度,有利于植被的自然恢复。评价区内没有发现需要重点保护的珍惜、濒危植物,水库淹没的其他植物在评价范围内分布较广,不会对开发河段整个植被生态系统的完整性造成威胁。同时,水库蓄水后,区域水域面积变大,空气湿度变大,会改善局地小气候,促进库周植被的生长,加快库周植被的自然良好演替进程。

5.4对陆生动物的影响

1对两栖动物的影响

水库形成后,水域面积的扩大增大了两栖动物的栖息、繁殖场所。水库形成后,对栖息于这里的两栖动物的生活、繁殖有利。总体来说,两栖类动物长期以来多是生活在干扰频繁的临时性水域,对于人为活动干扰有着很强的适应能力。在工程建设中,它们会进行相应的迁移、躲避,因此,工程建设对它们造成的影响较小。

2对爬行动物的影响

爬行动物的迁徙能力较两栖动物强,水库蓄水将淹没部分农耕地和灌草丛,将使生活在该生境中的爬行动物的种群数量有所减少。总体来说,该类型生境在评价区分布范围较广,而且评价区爬行动物种类分布海拔区域较宽、适应能力较强,故工程施工和水库淹没对其影响较小。

另外,水库形成后,有利于库周植物生长和植被的恢复,给草食昆虫等提供了合适的生境生存与繁殖。昆虫增多,为爬行类提供更好的食物。又为一些蛇类物种的生存、繁殖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有利于它们数量的增加。总的说来,水库建成后,对正常蓄水位以上区域的爬行动物是有利的。

3对鸟类的影响

水库蓄水后,库区将形成开阔的水面,对于在河边活动的游禽与涉禽提供了良好的食物基地,其种类与数量将会有一定增加。在库区较为宽阔处,主要以鱼类为食的鸟类,如鹭类等,在水库蓄水后,其种群数量也会有所增加。由于水库为河道型水库,水库面积不大,而该区域内的水鸟种类不多,总体上物种也不会有大的改变,对水禽与涉禽影响不大。

5.5对生态系统影响

本项目在建成前生态系统类型主要有农田生态系统、城镇生态系统。项目建设完成后,水库蓄水后永久占地区转变为城镇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临时占地区进行植被恢复与生态维护,逐渐演替为草地生态系统或灌丛生态系统,最终恢复成工程建成前生态系统。工程方案实施后,湿地生态系统的面积有所增加但占主导地位的农田生态系统受影响小,且工程占地和淹没影响的范围有限,对区域整体生态系统影响不大

6水生生态影响分析

6.1对浮游生物的影响

工程建成后,水库将淹没坝址上游林地、耕地和草地,水库库区蓄水量面积扩大,水库水生生境面积增加,水库淹没区域土壤内营养物质渗出,水中有机质及矿物质增加,这些条件有利于水库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浮游植物中绿藻门和蓝藻门种类和数量将会增加,喜流水的硅藻的种类和数量将有所减少,浮游动物中砂壳虫等种类将有所增加。

本工程建成后将进行生态流量下泄,保证河流不断流,水库坝下河段水文情势变化不大,浮游生物种类和数量将基本维持建设之前的水平。

6.2对底栖动物的影响

水库运行后,水库库尾以上河段仍然属于河道形态,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和生物量与原河道基本无变化。库区水面变宽、水深加大,水流流速明显下降,库底泥沙淤积,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将发生显著变化,原河流中适宜种类,喜浅层水体、高氧的河流种类将显著减少,在某些深水带甚至会绝迹,如水生昆虫中的蜉蝣目、蜻蜓目、半翅目和毛翅目的种类会显著减少,而适于静水或微流水的水蚯蚓、摇蚊幼虫种类和数量将会增加,静水、沙生的软体动物也可能会出现。

水库下泄水对河道冲刷对底栖生物着床生长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会有所降低;随着坝下距离的增加,水质变清,水位波动趋缓,软体动物将会有所增加,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会有所增加。

6.3对水生维管植物的影响

本工程建成运行后,库区河道两岸消落带明显,对水生维管植物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根据现场调查,库区河道两岸主要为林地和灌草地,两岸水生维管植物较少,主要为水蓼、芦苇等常见湿生植物,因此项目运行对区域水生维管植物影响较小。

6.4对鱼类的影响

(1)水库蓄水对鱼类资源的影响

水库建成后,水库库区水库面积将扩大,鱼类生存空间扩大。将有利于这些鱼类的繁殖。

初期蓄水后,水库水位由水库死水位至最低进水口高程水位后,由放水管下泄生态流量,可满足坝下河段鱼类生长繁殖基本需求。

(2)水库运行水文情势变化对鱼类繁殖的影响

水库建设后,库区水体体积及水域面积增大,水生生物及鱼类栖息、活动空间增大,伴随饵料生物生产力提高,库区的鱼类资源量将会升高。

工程建成后,库区河段水动力发生较大的变化。坝址上游水域水深、面阔,水流缓慢,呈现湖泊水动力学特征,库区水文情势变化导致鱼类种类组成将由“河流相”逐步向“湖泊相”演变。坝下河段仍基本维持流水特征,通过水库调度确保下泄生态流量,有利于改善枯水期尤其是特枯年份下游河道鱼类的栖息环境。

(3)对坝下鱼类资源的影响

本工程建成后,水库坝址处将下泄生态基流量,将对现状坝下水流量有所缓解。

水库下游河道鱼类资源较为贫乏,无珍稀保护鱼类及鱼类“三场”分布,水库下游河道的水生生态需水量要求不大。因此下水库建成后对坝下河段鱼类资源的影响较小。

(4)对鱼类重要生境的影响

由于河道流量较小,河床大小砾石分布,水体清澈,浮游植物和沉水植物分布较少,现场调查到的鱼类多以鲫鱼、鲤鱼、鳊鱼、鲢鱼、鲶鱼、黄颡鱼、乌鳢(黑鱼)、翘嘴红鲌(翘嘴)、马口鱼、白条、麦穗鱼、鳑鲏、黄鳝、泥鳅、红翅子鱼和沙塘鳢(趴地虎)等小型鱼类为主,这些鱼类在石缝、砂砾上产卵,对产卵场的要求不高,无鱼类产卵场、越冬场、索饵场分布,库区形成后,这些鱼类可能到库尾河段或库区沿岸寻找其他适宜生境进行产卵繁殖。因此库区形成对该河段鱼类产卵场和索饵场的影响较小。

本次现场调查在工程评价区内没有发现洄游性鱼类,因此,工程建设不存在对鱼类洄游的影响。

7环境风险分析

1)水库水质受污染风险

库区淹没范围有少量耕地,会出现有机物质浸出而导致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的可能以及农药、化肥等面源污染。

由于气温等自然灾害原因,导致局部污染或集中污染的爆发而影响;

供水:由于雨季山洪引发大量面源污染物以及泥沙汇入库区造成的污染等。

突发卫生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水为传播渠道的传染病病毒对水库水体造成的病毒污染。

2)泥石流、滑坡风险分析

雨季容易诱发泥石流和滑坡等灾害,因此工程涉及的区域,包括坝址、施工区、库岸稳定区等,可能会有泥石流、滑坡的风险。应做好对应和防范风险的措施。

8移民安置影响分析

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生产安置初拟采用一次性货币补偿方式。生产安置通过组内调配和恢复占用的原耕地的方式,不新开垦耕地,可减少了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生产安置规划可保证使移民的收入不因工程建设而有所降低,不会对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造成较大影响,具有环境合理性。

工程涉及搬迁居民 78 户,初拟采用集中安置方式,由地方政府确定安置区。对工程影响的各类农副业设施采取一次性货币补偿,由权属人自行搬迁。本安置方式可以很好的维持移民原有社会关系,不会对移民生产生活造成较大冲击。总体来讲,本项目搬迁安置人口数量较少,安置方式比较简单,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也较小,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移民搬迁安置规划合理。

1水环境影响防治措施

1.1初期蓄水水环境保护措施

为了保证枢纽工程安全运行,防止水质污染,满足水库防洪、城市供水等功能用水要求,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及《水库库底清理办法》的规定,对水库库区淹没范围进行库底清理。

1)水库库底清理原则

1)库底清理设计应符合卫生、环保、劳动安全等行业部门的相关要求。

2)应根据水库淹没影响范围、淹没特点以及水库调度运行方式和功能,确定清理范围,调查各类清理对象的分布及数量,提出清理项目的技术要求和实施办法,计算清理工程量和清理费用。

3)库底清理分为一般清理和特殊清理。一般清理应根据清库工作量和清理措施计算所需投资,列入水利水电工程补偿投资;特殊清理所需投资按照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由有关部门自行承担。各种特殊清理应符合有关行业的技术要求。

4)根据清理范围内的污染源分布、污染物性质、污染程度等环境状况,提出特定的清理措施和防止污染方案。

5)库底清理设计方案应做到经济合理、易于操作,并应与枢纽工程建设进度相衔接,满足水库蓄水要求。

2)水库库底清理范围

一般清理范围包括居民迁移线以下库区的各类建筑物清理和卫生清理;居民迁移线以下至死水位以下3m库区内各种构筑物等清理;正常蓄水位以下库区的林地、迹地、零星树木的清理。

3)水库库底清理技术要求

1)建(构)筑物清理

清理范围内的各种建(构)筑物及附属建筑物应拆除,并推倒推平,对易漂浮的废旧材料按有关要求进行处理。

清理范围内的各种基础设施,凡妨碍水库运行安全和开发利用的必须拆除,设备和旧料应运至库区以外。清理范围内残留的较大障碍物要炸除,其残留高度不宜超过地面0.5m。对确难清除的较大障碍物,应设置蓄水后可见的明显标志,并在水库区地形图上注明其位置与标高;

水库消落区的各种地下建(构)筑物,应结合水库区地质情况和水库水域利用要求,采取填塞、封堵、覆盖或其他措施进行处理。

2)卫生防疫清理

卫生防疫清理工作应在建()筑物拆除之前,并在地方卫生防疫部门指导下进行。

库区内的污染源及污染物应进行卫生清除或消毒。如厕所、粪坑()、垃圾等均应进行卫生防疫清理,将其污物尽量运至库区以外,或薄摊于地面曝晒消毒,对其坑穴应进行消毒处理,污水坑以净土填塞;对无法运至库区以外的污物、垃圾等,则应在消毒后就地填埋,然后覆盖净土,净土厚度应在1m以上且应夯实。

对埋葬15年以内的坟墓,应迁出库外;对埋葬15年以上的坟墓,是否迁移可按当地民政部门规定,并尊重当地习俗处理;对无主坟墓压实处理。

3)林木清理

林地清理按林业部门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森林及零星树木应尽可能齐地面砍伐并清理外运,残留树桩不得高出地面0.3m;林木砍伐残余的枝桠、枯木、灌木丛以及秸秆等易漂浮物质,在水库蓄水前,应就地烧毁或采取防漂措施;农作物秸秆及泥炭等其他各种易漂浮物,在水库蓄水前,采取防漂措施进行处理。

1.2库区水质保护措施

1)加强水库上游污染源治理

水库库区属于典型的农村地区,在各居民点积极开展环境卫生的宣传活动,由当地政府部门结合本水库水源地保护要求及农村生态综合整治等,对各居民点进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新建或改建当地居民的厕所,加强人畜粪便管理,大力发展沼气,防止雨季粪便大量流入水库而引起有机物指标及细菌指标超标;加强库周居民生活污染源治理,处理当地居民日常生活污水,加强库周居民点生活垃圾管理,禁止乱扔和随意堆放垃圾,减少生活面源污染;对当地民众进行宣传,不使用含磷洗涤剂,禁止当地含磷洗涤剂的销售。推广生态农业,指导农民科学、合理的使用农药和化肥。改进施肥方式,推广新型复合肥和缓效肥料等措施,控制氮肥过量供应,合理种植农作物,实行保土耕种、作物轮植、节水灌溉等措施,减少农业径流氮磷损失;同时提倡使用低毒、低残留、高效的环保型农药,在当地农业服务技术中心指导下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增强病虫害防治技术,改进农药施用方法,遵守国家颁布的“农药安全使用标准”,禁止违章超标施用等,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2)加强水库上游水土流失治理

严格保护水库上游森林植被,提高区域森林覆盖率,同时建立水源涵养林,发挥森林涵养水源的作用。建议对耕地实行退耕还林、坡改梯等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农田尽量实行水平梯田化,充分利用库周和两岸绿化带作为土地利用和水系间的缓冲地带和过滤带,提高土壤抗蚀能力,减少泥沙的淤积,在保护水库水质的同时,也保障和提高水库的运行年限。

3)强化宣传,健全公众参与机制

重视舆论监督和宣传工作的作用,在水库周围设置明显的宣传牌,充分发挥社会公众和舆论的监督作用

1.3管理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

管理人员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进入化粪池处理后由吸污车统一外运

2固废防治措施

水库运行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设置生活垃圾收集桶,由环卫部门清运

3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3.1生态流量

为了减缓水库运行时坝下减水造成坝下鱼类栖息环境缩限的影响,应采取下放下泄流量并同步设置下泄流量监控设施,保证河流不断流。

3.2陆生生态

(1库区植被保护措施

1)大力实施封山育林措施,促进本区域植被的自然恢复。在库周地势陡峭的灌丛和灌草丛成片集中分布的区域划定封山育林区,设置明显的标志,采取行之有效的封禁措施,并配以人工促进措施(如撒播适宜该地区土壤的树种等),促进灌丛、灌草丛向森林植被的顺向演替。

2)土地综合利用和管理,如一些陡坡上的土地可实行退耕还林,栽种有用的林木和果树等,从而恢复和扩大库周的植被环境。

3)改变农村生活能源结构,以电代柴,并大力推广沼气发酵技术,减少薪柴的消耗,以保护和培育现有森林。

(2区域内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发展本地原有的优势植物。评价区域内的植物种类较多,其中不少种类是适宜该区生态环境,且生长良好、种群数量较多、有一定经济价值的优势植物。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分布广泛、适应能力强、且有一定经济价值的优势植物,一方面为扩大区域内森林植被面积,发挥其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护岸固沙等方面的生态作用,补偿淹没、占地对植物造成的生态损失;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2)栖息地保护。在保护野生动物的措施中,最有力的一条就是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保护好了栖息地,就等于保护好了野生动物。可在一些有重点保护动物分布的地方设立保护地段,如淹没线以上有较好植被分布的地方,加强植被恢复,禁止牛、羊进入等措施。同时可以在附近设立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牌,对当地居民起到一定的环境保护教育。

3)协调好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关系,通过各种方式增加群众的收入,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在工程施工建设期间,施工方可以聘请专家对当地居民进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周围居民自觉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

(3生态影响补偿措施

对于被占用的林地和耕地,应按照有关规定办理手续,并进行补偿和恢复。

1)淹没区以外临时占地在施工结束后进行恢复,植被区域恢复到不低于原来生态环境质量的水平。

2)永久占用林地进行异地抚育,永久占用的园地进行异地改良补偿。

3.3水生生态

(1)河道生态用水本次工程虽然考虑了下放生态环境用水,但相对天然状态下大坝下游水量而言,大部分时间下放水量有所减少。从长远生态环境影响考虑,环评建议对工程涉及流域第一山脊线内的森林进行封育,对疏林地及灌木林地进行补植,进行荒山造林,增加森林覆盖率,使下游山谷水流对减水河段形成一定的水源补充,进一步改善坝址下游水生生态环境。

(2)控制化肥及农药的使用,防止水质恶化。发展有机农业或生态农业,少施或不施化肥,施用化肥应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和作物需求,科学、合理施肥;严禁使用氯制剂,逐步淘汰磷制剂,不使用或少使用化学农药,提倡采用生物(生物制剂或天敌等)防治和综合防治的方法防治病虫害。

(3)进行水生生物和鱼类资源的监测。生态环境的恢复、形成和保护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不断地进行观测、调查、分析、评估和保护。在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各种影响中,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是主要内容之一,需要进行长期的监测。本次环评生态环境调查、分析、评价是针对现有的资源状况进行的,未来可能出现与本次分析、评估不一致的情况。因此,需要进行不断的调查、分析,针对性的提出措施进行保护,使资源得到长期、有效地保护。严格执行禁渔期和禁渔区制度,加强渔业管理限制渔具、渔法渔具类型及其规格,保证幼鱼不被捕起。某些渔法如电鱼、炸鱼、毒鱼等,对鱼类资源的破坏往往是毁灭性的,必须严格禁止。

(4)严格执法为充分发挥水体正常功能,在库区周围需加强植树造林,建立生态防护林,加强对现有植被的保护,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库周泥沙和有毒物质进入库区。坚决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温馨提示

欢迎您使用本网站互动功能!本网站互动用户已实现与河北政务服务网统一登录,如上图所示,新用户请点击[注册]打开河北政务服务网完成注册。如果您已完成注册,请点击[登录],从河北政务服务网登录后可自动返回到本网站互动版块,然后您就可以写信提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