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爱莲代表:
您好!您提的 "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中小学环保问题的建议" 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在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关乎人类生存,成为全世界最重要、最严峻、最突出问题的大环境下,我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对此已引起高度重视,早已将青少年节能、环保教育作为我市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2014年,我市已有104所学校获得 "绿色学校" 称号,其中国家级绿色学校5所,省级绿色学校19所,市级绿色学校80所。
一、将环境保护意识融入的教育实践中
一是提高认识,增强环境教育意识。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加强环境教育,是落实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实施环境教育,让学生了解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和环保习惯,全面提高新一代国民素质。通过专题教育的形式,引导学生欣赏和关爱大自然,关注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的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对环境友善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选择有益于环境的生活方式。
二是将环境教育纳入地方课程或进行专题教育。部分县区已经将环境教育纳入地方课程,如北戴河、开发区等。开发区中小学校开设了 "环境与健康课" ,每2周一节课;北戴河开设了 "生存教育课" ,将环境教育纳入其中,每2周一节课;海港区每月一节环保课(校本课程),老师有教案和环保书籍。其它县区采取每学期上大课、班队会、讲座等专题教育形式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三是将环境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经初步统计,我市各县区中小学校都能在中小学教材中,如语文、自然常识、思想品德、美术等学科渗透环境教育内容。教师们能够认真备课,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把环境教育有机地渗透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吸收环境保护知识。如:高中化学、物理;初中地理、化学;小学科学课等。
四是将环境教育与德育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生态文明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成为保护环境的实践者。如每年都有部分学校开展拾垃圾、清理小广告等活动,学校都会对学生提出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明确要求。通过有目的、有意识的严格管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收到了显著的效果。此外,将环保教育与日常行为养成教育相结合,围绕 "课间" 、 "值日" 、 "室内外环境" 、 "个人卫生" 等方面,号召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学习、生活中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充分利用重大节日(如:世界地球日、世界环保日、世界水日、世界戒烟日、植树节等等),开展清理小广告、节约每一度电、节约每一滴水、致家长一封信、废物利用等等一系列相关活动。
五是将环境教育与专题实践活动相结合。各学校有效利用学校少年宫、各级环保教育实践基地以及可利用的其他资源,以丰富多彩、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实践活动为载体开展环保教育专题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环保的感性认识。利用
六是将环境教育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严格落实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有关环保方面的评价工作。各学校严格执行评定学生综合素质有关要求,将学生的环保活动、参与环保活动的积极性,形成环保习惯、维护环境卫生等方面认真进行记录和评价。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关注环保,让他们在受教育、学知识、长身体的同时,培育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高尚情操,养成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二、将环境保护意识融入的学生生活中
(一)、倡导学生告别一次性用品。让学生充分了解滥用 "一次性" 商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各种危害。
学校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环境知识的普及和教育:(1)请环保专家或专业人员来校举行环保知识讲座;(2)通过环保题材的影视录像进行环保知识教育;(3)让学生自己通过互联网查阅与 "一次性" 商品有关的环保知识,了解 "一次性" 商品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以及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情况;(4)让学生们对自己家庭 "一次性" 用品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并结合环保知识,在课堂上开展讨论。
(二)鼓励学生少用或不用 "一次性" 用品,培养学生自觉保护环境和爱护环境的意识。
教育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培养好的环保习惯。比如,在学习用品方面,鼓励学生尽量使用自动铅笔而不是木质铅笔,使用可换芯的水笔或钢笔,不用一次性圆珠笔或签字笔;尽量使用传统的手绢,减少一次性餐巾纸的使用;尽量不用塑料包书皮;寄宿制学校教育学生尽量使用自带餐具,不用一次性餐盒,在就餐集中时间实行错点下课制度,使就餐的学生分散开,便于学生打饭和维护就餐秩序。在日常生活方面,教育学生尽量少吃零食,减少塑料制品对环境的污染。外出时,养成自己带水壶的习惯;不踩踏绿化带、不乱扔纸屑和食品包装袋、不随地吐痰。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能够自觉参与到一些力所能及的环保活动中,如主动捡拾散落在草地或路边的塑料袋和废纸等生活垃圾。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结合您在提案中的建议,进一步加强对农村中小学生进行生态文明特别是环保教育,增强农村中小学环保教育理念,不断提高学生环保意识,更新思想观念,使青少年确立人与自然协调共生的世界观。
希望您能够一如既往地关注教育工作,为教育工作提出更多的建议、批评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