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建立运行机制,制定帮扶计划。区卫计局、区内2所牵头医院、各成员单位均明确了主管领导、责任科室和具体责任人,形成了上下一体、畅通连贯、运行高效的工作格局。为使帮扶带动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2家牵头医院先后多次与成员单位召开座谈会,并由院长带队,逐一到成员单位进行了实地走访调研,摸清底数,在此基础上,根据各成员单位实际情况、帮扶需求和辖区常见病、多发病,制定发展构想和切实可行、有针对性的帮扶带动措施,做到有的放矢。
二是推进信息共享,提高诊断能力。2个医共体均成立了消毒供应中心,免费为成员单位提供器械灭菌服务。推进医共体内部检验、心电、影像等信息资源共享和远程诊断,提高诊断能力。区人民医院为留守营镇卫生院调配了飞利浦HD11-XE彩超、HF50-RA高频X射线机各一台,并为每个成员单位提供了5万元的设备帮扶资金。2个牵头医院制定了医共体转诊方案和双向转诊流程图,建立了转诊台账,针对疑难杂症及危重患者,全部开通优先预约、优先挂号、优先住院和优先手术的绿色通道。
三是实施人才培养,加强科室建设。2家牵头医院自今年5月开始,每周一至周五上午,选派临床科室业务骨干轮流到成员单位坐诊、查房,利用微信群发送查房课件,组织成员单位学习;免费接收成员单位中医理疗、内科、护理等3个专业6名医护人员进修学习。同时,牵头医院将成员单位纳入日常统一管理,区人民医院分三批次召开了2018年“阳光心态、快乐生活”培训班,并组织了主题演讲竞赛。区中医院组织安排成员单位参加厥阴病诊疗培训,为成员单位医务人员免费安排了承德仲景学会年度讲座学习,安排成员单位参加每月一次中西医兼顾的内科系统大查房和业务学习。区中医院还为榆关镇中心卫生院量身制定了宣传册,对家庭医生签约团队进行了培训,安排专家为其打造“1+1+n”的签约模式,摸清高血压、糖尿病人群底数;对于卫生院60岁以上慢病体检工作,中医院根据慢性病病种制定了不同的健康指导模板,方便卫生院开展体检后的健康指导工作。
四是丰富诊疗模式,方便群众就医。在推进区域内医共体建设的基础上,积极与外地三甲医院打造医联体。区人民医院与北京301医院、协和医院、北京儿童医院等20余家三甲医院搭建了远程医疗平台,可按患者需要,实现“患者选医院、患者选医生”,满足多方位的就医需求。区中医院也与市人民医院开通了远程医疗平台。实施名医名院坐诊会诊工程,3所区直医疗机构分别与北大医院、安贞医院等多家知名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不定期邀请专家出诊、手术,使更多患者留在当地,降低外转率,节省就医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