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坚持经济发展产业化。发挥传统农业大乡的优势,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叶菜等高效特色生态农业,加快土地流转进程,以规模化、集约化增加农业效益,夯实美丽乡村物质基础。二是坚持公共服务民生化。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完善社会保障,把民生工程和村级便民服务室结合起来,实现村民服务公共化,依托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推进农家书屋、文化广场、体育健身等设施建设。三是坚持村居发展低碳化。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结合农村环境整治活动,大力实施“清洁家园”、“村庄美化”、“河道治理”、“道路绿化”等工程,实施农村面貌大提升。推进农村沼气建设,鼓励和支持农户实施改厨、改厕、改圈。四是坚持环境整治制度化。各村制定本村保洁制度,明确保洁员职责,形成长效机制,实行村干部包段包户责任制,定期组织群众代表逐户进行评比,并将结果在公示栏内公示。今年以来,组织发动党员群众投入“清洁乡村”活动2000多人次,清理卫生死角1200多处,清理垃圾6400余处,清理乱贴乱画小广告486处,使城乡环境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