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抚宁区委区政府积极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实施乡村振兴工作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并结合我区农业农村发展实际,制定了《乡村振兴夯基行动实施方案》,为实现我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走绿色发展的道路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区农业产业发展如何?农业农村发生了哪些变化?带着这些问题对我区的部分企业、乡镇干部、村干部以及村民进行了调查走访,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抚宁区总体概况
(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抚宁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南临渤海,北靠长城,是河北省乃至全国唯一同时拥有山、海、长城的区。境内有京沈、京秦、大秦铁路和秦山铁路,以及京沈高速公路、沿海高速公路、102国道、205国道和5条省道。
(二)总体发展现状。行政区域面积968平方公里,总人口33.1万人。所辖5个镇、2个乡、1个街道办事处。2019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54202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3754万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7.4%。农业农村工作在抚宁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成效显著。随着国家相应政策的不断出台,农户思想观念的不断转变,传统的家庭经营模式逐步退出,农业产业化经营占领主导地位。2019年全区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7家,中介服务组织4个,产业化基地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589个,家庭农场105个,“三品一标”农产品32个。近十年产业化经营率逐年递增,2019年达到70.01%,位居全市第4位。具体见下表:
二、存在问题
(一)农业产业规模小,农业组织化程度偏低。虽然近几年我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稳步提升,但依然处于初级阶段。距现代农业经营存在一定的差距。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带动作用不强,有的甚至就是形同虚设。
(二)缺少资金,难以扩大规模。本次调查的两家企业,一家是农产品初加工企业,一家是畜禽养殖企业。调查结果显示,两家企业都是以自主经营为主,没有社会资本进入。资金缺乏问题,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规模的扩张。
(三)生产机械化水平落后。我区种植业、畜牧养殖业普遍存在机械化水平落后的问题,导致用工量大,从而增加生产成本。特别是养殖业,由于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高,对农村年轻人没有吸引力,从业人员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生产效率滞后。
三、相关建议
(一)建立完善农业经营体系,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通过培育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把中小农户引入到现代农业轨道,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提升农业质量效应。
(二)拓宽融资渠道,促进企业规模扩张。建议政府相关部门搭建平台,加大企业文化宣传力度,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加快企业规模扩张的步伐。
(三)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速度。在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上多做功课,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以及产品深加工。通过“互联网+”现代农业,运用电商模式,拓宽销售渠道,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