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河北省政府  |  秦皇岛市政府

抚宁区人民政府
首页 >  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统计信息

稳中前行,新常态下的抚宁县域经济

发布时间: 2015-03-10      发布机构:统计局      字体:[  ]

体裁分类:统计信息  主题分类: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 索引号:5843

201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提速发展、和谐稳定、务实重行”主旋律,适应新常态,面对新问题,运筹帷幄,迎难而上,县域经济呈现总体平稳态势。
一、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经济整体缓中趋稳
初步测算,2014年全县实现GDP总量1554577万元,同比增长6.1%,增速与去年持平。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50530万元,增长3.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94681万元,增长7.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09366万元,增长5.9%。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9.0:31.8:39.2。全县经济缓中趋稳。
(二)产业基础不断巩固
1、农业生产运行平稳。2014年,全县克服自然灾害、农产品价格不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03504万元,同比增长5.1%,其中农业产值366892万元,增长3%;林业产值12729万元,增长16.2%;牧业产值353369万元,增长5.9%;渔业产值46914万元,增长1.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3600万元,增长38%。蔬菜总产量为122.4万吨,同比增长5.5%;生猪出栏为111.1万头,同比增长4.2%;家禽出栏1276.78万只,同比增长11.6%。
2、工业生产企稳回升。2014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99529万元,同比增长9.1%,增速较去年同期上升8.1个百分点。其中支柱产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实现增加值93089万元,同比增长8.4%,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8个百分点;新兴产业石油加工业实现增加值9819万元,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3.4个百分点。二者共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6.2个百分点,贡献率达74.5%。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1800485万元,同比增长4.2%,增速较去年同期上升9.8个百分点。产值超亿元企业共有19家,累计实现工业产值1689906万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93.9%。产值在亿元以下、2000万元以上企业23家,实现产值99637万元,占比5.5%。
3、服务业实力进一步增强。2014年,全县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09366万元,占GDP比重为39.2%,较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上服务业新增企业10家,企业总数达到18家, 1-12月份,全县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9194万元,同比增长11.0%;应付职工薪酬10119万元,同比增长18.3%;从业人员平均人数2819人,同比增长7.1%。分行业来看,交通运输仓储物流业收入31739万元,同比增长8.1%;物业管理业营业收入564万元,增长198.3%;其他营利性行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和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11512万元,同比增长1.4%。
(三)三大需求协调发展
1、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2014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773649万元,同比增长2.6%。其中建设项目投资完成669008万元,同比下降0.9%;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04641万元,同比增长32.8%。全县工业性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9301万元,同比增长23.3%,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完成172155万元,同比增长27.1%。
2、消费市场稳定增长。2014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2815万元,同比增长 12.0% 。其中,限上企业实现零售额 5352.7 万元消费品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从城乡市场看,乡村市场继续占据主导地位,其中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 258424万元, 增长11.4% ,占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4.3% ;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 324391万元,增长12.6%,占比55.7%。
3、外资、外贸较快增长。2014年实际利用外资4722万美元,同比增长16.5%。进出口总额21310万美元,其中出口18211万美元,增长19.7%。
二、经济运行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方面:规模扩张遇瓶颈,双重风险难回避
1、生猪和蔬菜产业遭遇规模扩张和结构调整瓶颈期。作为全县农业“三大主线”之二的生猪、蔬菜两大产业,近三年来两者增加值之和占第一产业比重分别高达45%、47%和44%,这两大产业的生产情况直接对全县一产增加值构成影响。全县生猪产业扩张速度从2010年开始放缓,养殖规模保持在160万头左右,正面临从单纯规模扩张到产业整体提升的关键时期。而蔬菜产业2014年播种面积和总产分别较上年增加6.3万吨和1729亩,虽然规模有所扩充,但经济效益较高的设施蔬菜在蔬菜总产中仅占比17.7%,效益最低的大白菜占比在30%以上,产业内部结构亟待调整。
2、农业生产面对自然灾害风险与市场风险双重考验。2014年夏季全县遭受高温干旱,粮、棉、油和板栗产量因灾减产。2014年全县粮食亩产387公斤,比上年减少34公斤,总产13.5万吨,下降7.5%;棉花亩产66公斤,比上年减少8公斤,总产0.06万吨,下降14.3%;油料亩产212公斤,比上年减少20公斤,总产1.45万吨,下降8.8%。2014年全县板栗产量2.08万吨,下降9.6%。通过数据不难看出,抵御自然风险能力不强是全县农业生产不可回避的问题。同时,作为河北省生猪调出大县,2014年生猪市场收购价格下跌对全县生猪养殖户造成不小损失。2014年生猪市场收购价格平均为12.93元/公斤,每公斤低于上年平均价1.91元。据畜禽监测资料测算,2014年猪粮比也低于6:1的盈亏平衡点,再次挤压养殖户的利润空间。
(二)工业方面:传统产业比重大,产业结构待优化
1、产业结构偏“重”。多年来全县工业形成了以黑色金属压延、建材、机械制造等重工业为主的产业格局, 2014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占比达72.4%,超过轻工业44.8个百分点。重工业占比过高,对全县能源和环境保护造成了较大压力,也制约了全县工业经济的持续发展。
2、大项目支撑偏“少”。虽然近年来落地投产了一批新项目,但仍缺少像首秦那样的战略性支撑项目。2014年全县新增规上工业企业9家,全部为中小型企业,实现产值最高的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2014年产值也仅有1.5亿元,其他新增企业刚达到规上规模水平。工业经济实力缺乏有效的燃爆点。
3、传统产业比例偏“高”。目前全县的新兴产业燃气生产和供应、石油加工、医药制造和酒制造等四大产业虽然有了一定发展,但规模偏小、企业数量较少,只有5家企业,占规上工业企业总数10.2%,实现工业增加值总量占规上工业比重不到20%;六大传统支柱产业实现增加值32.5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比重达88.6%,二者相比之下,战略新兴产业及高科技企业比重很小,远低于传统产业。现有六大支柱产业大多属于产能过剩和国家政策限制行业,发展潜力小,如黑色金属压延、水泥、造纸行业等。
(三)服务业方面:房地产支撑力度减弱,小城镇发展缓慢
1、房地产支撑力减弱。近年来房地产业一直支撑着全县服务业发展,2014年受国家政策及房地产调控的影响,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初步测算,房地产业对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率由去年同期的14.8%下降到-3.0%,进而拉低了服务业对GDP的增长贡献率, 2014年全县服务业对GDP增长贡献率为32.4%,较2013年52.2%的贡献率下降了19.8个百分点,服务业支撑县域经济增长力度减弱。
2、小城镇建设步伐缓慢。全县人口聚集度较低,同时受地理位置的影响,居民异地消费普遍,购买力外流,不利于第三产业的布局和发展,造成现代服务业尤其是文化产业、居民服务、信息传输等新兴产业份额较小,增长不足。传统产业增长空间缩小,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成为制约全县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四、建议
(一)加强农业市场引导,落实保障制度兜底。农民市场意识薄弱,对农产品价格等市场信息的判断能力差,无法准确把握市场行情,相关部门应积极引导,将市场信息通过纸质传单、手机短信村委小黑板等直接有效的途径,及时传递给农户,帮助农户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品种,争取利益最大化。鼓励以“龙头”企业为主导,带动全县农业生产,重点围绕一种或几种产品生产、销售,生产基地和农户实行有机联合,进行一体化经营,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同时合理制定惠农政策和农业风险保障制度,并严格落实,当风险发生时为农户保障兜底
(二)强化园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园区建设是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全县有3个园区,其中2个是省级的,但园区在引领产业聚集、吸引项目落地上发挥的作用还不够,需要进一步理顺促进发展的体制机制,给予更大的政策、资金支持,为园区开展项目工作、招商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最优的发展氛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行业龙头企业为重点,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高、投资规模大、生产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落户,通过战略性引进投资者,优化工业产业结构,改变现在一业独大的局面,实现多业并举的产业结构。壮大各产业的规模,实现产业从量变到质变的升级,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并全力做到项目的谋划和实施的有机结合,推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确保县域经济的发展后劲。

(三) 加速新型城镇化,发展物流产业。一是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按照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思路,切实提升小城镇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高品位建设特色商贸集聚区。二是大力发展物流和现代服务业。依托项目、园区带动,继续壮大临港物流、农副产品批发、粮食深加工和仓储、生猪及其制品交易等四大物流产业。三是进一步激活农村商贸市场,推动现代流通方式向农村延伸。引导现代服务业向县城区集中,促进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等产业加快发展,着力打造现代服务业核心区。
温馨提示

欢迎您使用本网站互动功能!本网站互动用户已实现与河北政务服务网统一登录,如上图所示,新用户请点击[注册]打开河北政务服务网完成注册。如果您已完成注册,请点击[登录],从河北政务服务网登录后可自动返回到本网站互动版块,然后您就可以写信提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