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半年,区委区政府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大力唱响“三不两争”,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区经济运行呈现平稳增长态势。
一、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整体经济稳定增长。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71.6亿元,同比增长4.0%,增速在全市排第5位。从三次产业看,三次产业结构为:19.7:19.9:60.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4.1亿元,同比增长3.7%,拉动GDP增长0.85个百分点,贡献率为21.3%;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4.2亿元,同比增长4.7%,拉动GDP增长1.06个百分点,贡献率为26.5%;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43.2亿元,同比增长3.9%,拉动GDP增长2.09个百分点,贡献率为52.2%,第三产业为经济的主要增长因素,与上年同期相比,第一、二产业比重有所下降,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产业结构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二)农业生产平稳向好。上半年,全区完成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28.40亿元,同比增长4.3%。一是畜牧生产供给稳定。家禽存栏、出栏量分别增长0.3%、2.7%,禽肉、禽蛋产量分别增长3.9%、5.5%。受生猪收购价阶段性反弹影响,生猪养殖有所恢复,存栏、出栏量降幅分别比一季度收窄17.2个、9.7个百分点。二是蔬菜水果实现增产。蔬菜产量18.55万吨,同比增长2.9%;瓜果产量0.39万吨,同比增长48.6%,园林水果产量0.86万吨,同比增长3.2%。三是特色农作物快速发展。食用菌产量132.8吨,同比增长127.0%;中草药材产量27.5吨,同比增长14.6%。
(三)工业经济稳中有增。上半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增速在全市排第4位。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6%,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9%,通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8%,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规上工业用电量完成34376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2.8%。
(四)消费市场活力增强。上半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1.2亿元,同比增长4.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增速在全市排第7位。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累计完成1.9亿元,同比增长8.8%。从商品类别看,拉动全区限上零售额速度的主要商品类别为中西药品类、石油及制品类、汽车类,同比增长分别为14.9%、4.2%、48.4%。
(五)项目投资高速增长。上半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7.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增速在全市排第1位。其中,建设项目投资同比增长47.5%,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45.3%,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82%,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7.1%,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040.8%。在三次产业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42.5%,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23.7%,第三产业投资同比下降23.6%,其中工业性投资同比增长223.7%,成为投资增长的主要拉动因素。
(六)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上半年,全区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城乡差距缩小。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2864元,同比增长5.3%,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增速在全市排第1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1695元,同比增长6.1%,增速在全市排第3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继续缩小,城乡收入比为1.96。
(七)财政收支运行平稳。上半年,全区全部财政收入(不含基金)完成72497万元,同比增长5.3%,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5332万元,同比增长6.9%。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23108万元,同比增长6.3%。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不合理。上半年抚宁区GDP占全市的6.8%,比重较去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9.7:19.9:60.4,全市为7.0:32.4:60.6,全省为7.2:37.0:55.8,与省、市产业结构相比,抚宁第一产业比重偏高,第二产业比重偏低,对全区经济发展带动力较弱,也影响到全区规模的扩大和能级的提升。
(二)工业生产动力不足。上半年全区55家规上工业企业中,累计产值实现同比增长的23家,占比41.8%;累计产值同比下降31家,占比56.4%;长期停产企业1家。受销售市场需求疲软、产能过剩、产成品价格下降等不利因素影响,工业企业订单不足、产销率下降,部分规上重点行业增加值增速下降,其中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52.0%,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6.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5.6%。
(三)房地产建筑业下行,成为拖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受房地产调控政策等多重因素影响,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市场增长乏力,形势不容乐观。上半年,全区建筑业总产值完成4.1亿元,同比下降27.5%;签订合同额14.8亿元,同比下降14.8%。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45.3%,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7.4%。房地产、建筑业两个行业共拉低GDP增速0.75个百分点,同比下降2.28个百分点。
(四)消费市场存在短板。上半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9%,比一季度回落0.7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8.8%,比一季度回落2.9个百分点。四个行业中,批发业销售额同比下降5.0%,其中受粮食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粮油食品类销售额同比下降10%,下拉批发业销售额8.7个百分点,是造成批发业下降的主要因素。
三、建议
(一)稳定工业增长基本盘。建立多部门协作的“大运行”工作机制,保障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加强对小微企业、新建企业的关注力度,针对企业增长乏力问题,实地了解企业家诉求,多渠道收集问题,强化政策扶持,优化发展环境,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二)打好促消费政策组合拳。统筹促消费各项政策措施,扎实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发放消费券等政策释放消费潜能,从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发展智慧商圈、加大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等方面着手,着力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不断培育壮大消费新增长点,推动消费市场持续扩大。
(三)提升建筑业企业竞争力。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推进智慧建筑工程管理、加快建造方式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建筑业企业竞争力,鼓励本地建筑业企业积极开拓新的市场,持续巩固放大我区建筑业在全市建筑产业中的优势。
(四)点燃房地产发展新引擎。一方面房地产企业要借政策东风,把握中秋、国庆等节日契机,开展高质量的团购促销活动,营造良好市场氛围。另一方面要把握大众对改善型住宅的强烈需求,拿出精细化服务标准,在健康人居与绿色低碳等方面持续升级,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满足多元化的居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