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宁区2023年全年农业生产形势分析
2023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做好农业各项工作。全年农业生产实现平稳增长。
一、总体情况
2023年全区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达到760001万元,同比增长4.42%,高出全市1.22个百分点,全市排名第二位。其中,农业产值达到297158万元,同比增长9.04%;林业产值达到6405万元,同比下降77.00%;牧业产值达到329732万元,同比增长6.83%;渔业产值达到3141万元,同比增长61.8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达到123565万元,同比增长4.81%。从分行业看,农业、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均呈增长趋势,林业受造林相关政策调整的影响呈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较大,拉动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下降2.81个百分点。
二、农业生产运行特点
(一)农业种植业情况
1.粮食种植情况
2023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21.00万亩,同比下降0.47%;单产369公斤/亩,同比增长2.31%;全年粮食产量7.76万吨,同比增长2.14%。其中,夏粮播种面积1.60万亩,同比下降2.29%;夏粮产量0.59万吨,同比增长4.1%;秋粮播种面积达到19.71万亩,同比下降0.32%,秋收粮食产量达到7.17万吨,同比增长1.98%。
2.蔬菜及食用菌种植情况
2023年全区蔬菜播种面积达到12.14万亩,同比增长2.92%;蔬菜总产量达到53.36万吨,同比增长2.73%。食用菌产量达到0.01万吨,同比下降38.5%。主要是留守营减少了蘑菇产量。
3.水果种植情况
2023年全区园林水果产量16.99万吨,同比增长6.27%。种植品种主要以苹果、梨、桃为主,其中苹果产量11.51万吨,同比增长4.93%;梨产量1.45万吨,同比增长4.07%;桃产量3.33万吨,同比增长8.6%。
4.干果种植情况
2023年全区干果产量1.65万吨,同比增长4.06%。种植品种主要是核桃、板栗。其中核桃产量0.41万吨,同比增长1.32%;板栗产量1.24万吨,同比增长4.89%。
5.中药材种植情况
2023年全区中药材产量达到0.24万吨。主要来自坟坨镇、茶棚乡、留守营镇。品种主要是白术、五味子、金银花等。
(二)林业生产情况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供数据,2023年完成造林面积333公顷,同比下降88.97%。森林抚育面积1367公顷,同比增长70.66%。木材采运20000立方米,同比增长55.64%。
(三)畜牧业生产情况
1.育肥羊饲养规模稳定增长。2023年羊存栏16.33万只,同比增长6.59%。累计出栏达到40.40万只,同比增长10.78%。饲养区域主要集中在坟坨镇、榆关镇、茶棚乡。
2.生猪规模稳中有升。2023年生猪存栏27.35万头,同比增长15.30%;累计出栏达到65.04万头,同比增长4.84%。
3.家禽养殖规模稳步增长。2023年家禽存栏343.26万只,同比增长6.92%。累计出栏达到1328.24万只,同比增长3.01%。
4.牛饲养规模稳定增长。2023年牛存栏3.31万头,同比增长16.55%。累计出栏达到2.86万头,同比增长3.25%。
(四)渔业生产情况
农业农村局提供数据,2023年水产品产量1730吨,同比增长62.90%。
影响因素分析
我区特色农业产业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成为撬动农村经济的主杠杆,是助农增收的动力源泉。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具体表现为:
(一)设施农业体量小,市场竞争力弱
1、设施蔬菜发展偏缓。全区设施蔬菜经过近20年的种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例如,西红柿成功注册了“茶棚”品牌,成立了种植合作社,有专业市场,有稳定的销售渠道。但是与兄弟县区昌黎县相比,抚宁设施蔬菜发展速度偏缓。2023年昌黎县设施蔬菜产量达到40.68万吨,占蔬菜总产的比重达到37.28%。而抚宁设施蔬菜产量为7.29万吨,占蔬菜总产的比重仅达到14%,与昌黎相差23.28个百分点。
2、食用菌发展滞后。村级报表数据显示,近几年全区食用菌产量呈快速下滑的态势。抚宁食用菌种植高峰是在2018年,食用菌产量达到了3628吨。之后几年食用菌种植进入了低迷期,产量也急剧减少。2023年食用菌产量仅达到105吨,与2018年相比下降97.11%。食用菌产量下降的原因主要是抚宁镇、留守营镇的种植户放弃种植造成的。通过与种植户了解,放弃种植主要是受技术、市场等因素制约。而兄弟县区青龙县食用菌种植已发展成为当地重点产业,年产量达到了1.36万吨,实现了规模化和产业化生产,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条。
(二)畜牧业内部结构占比差异大,导致发展不均衡
2023年第一产业产值数据显示,畜牧业总产值达到329732万元,从分结构情况看,牛实现产值27809万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43%;羊实现产值45215万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3.71%;生猪实现产值146288万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4.37%;鸡实现产值26227万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95%;其他畜牧业实现产值57846万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7.54%。
生猪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比重最高,对畜牧业总产值的贡献率达到32.59%,拉动率达到2.23个百分点。而近几年生猪产业受环保、价格、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造成部分养殖户难以把控生产形势,对未来市场失去信心,导致饲养模式发生变化,饲养量出现波动,直接影响畜牧业产值增速。由于其他畜种比重偏低,对畜牧业产值影响较小,无法弥补生猪带来的不利影响。
(三)农业产业基础相对薄弱
一是产业类型单一,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抚宁区通过龙头企业成长工程和产值倍增计划,初步形成了粮食加工、猪肉制品加工、干鲜果品加工、蔬菜加工等四大板块农产品加工链条,每项产业有1-5个龙头企业带动发展。但农产品加工企业多数处于初级加工阶段,农产品精细、精深加工企业偏少;二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能力不强。全区拥有省级乡村旅游景点4家。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模式主要以果蔬采摘、农业观光、农家乐为主。
四、对策建议
伴随我区实施“乡村振兴夯基行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方略,不断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我区的农业产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扩大设施农业种植规模,提升市场竞争力
1、加大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建议以茶棚乡西红柿种植的成功经验为基础,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因地制宜发展设施蔬菜的种植,让设施蔬菜种植成为兴农、富农的主要产业。同时政府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土地流转,引导农户新建或改扩建棚室。相关部门做好技术指导,帮助菜农提高技术,增加产量和效益。
2、支持鼓励食用菌种植。食用菌种植在成本投入上有相对优势,一个棚室的投入大约在1万元左右,相比设施蔬菜成本要低的多。但从以往的农户种植情况看,食用菌种植技术尤为重要,比如棚室温湿度的掌控、菌棒的扎眼等,都会直接影响产量的高低。建议相关部门牵线,帮助有种植意向的农户和周边县区的生产企业进行对接,到企业进行观摩学习,达成订单式生产模式。
(二)加强养殖业统筹规划,确保畜牧产业健康发展
面对当前畜牧养殖与环境之间的冲突,既要保护环境又要保护养殖户的利益,建议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基础,从全局考虑,整体规划,合理布局,科学控制养殖规模、饲养密度和发展速度。建议抓住肉牛、奶牛养殖发展的有利时机,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加入,依托大型养殖企业的示范带动,推动全区肉牛饲养和奶业振兴,加快畜牧业的发展,形成新的增长点。
(三)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加快“第六产业”发展的速度
依托抚宁区资源优势,在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乡村民宿、特色小镇等新产业上多做功课,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旅游文化精品项目,同时也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在环境承载范围内实现产业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种养业为基础,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以及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加强农产品产后分级、包装、营销,着力建设现代化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体系,通过“互联网+”现代农业,运用电商模式,拓宽销售渠道,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