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河北省政府  |  秦皇岛市政府

抚宁区人民政府
首页 >  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总结 > 政府工作报告

抚宁县人民政府二○一一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12-06-01      发布机构:政府办      字体:[  ]

体裁分类:政府工作报告  主题分类:综合政务 索引号:6346

 

 2011年是 "十二五" 的开局之年、奠基之年。县政府紧紧围绕实现跨越发展的奋斗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实施沿海开放开发战略为契机,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

 经核算,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6.7亿元,同比增长10.6%,三次产业分别增长4.6%、12.5%和13.9%。完成全部财政收入12.6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4亿元,分别增长3.5%和7.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9.2亿元,增长2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0.4亿元,增长17.7%。实际利用外资1.6亿美元,增长2.4倍。外贸出口创汇1.3亿美元,增长19.8%。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49.4亿元和62.1亿元,比年初分别增加19.3亿元和11.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9509元和7887元,分别增长11.3%和17.8%。

 一、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发展动力持续增强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结合技术改造、产业集聚和企业管理,深化对标活动,加快现有行业企业改造升级。全年实施千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3个,其中投产达效6个。定期召开规模以上工业经济调度会,及时掌握工业生产状况,研究解决企业运行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开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扭亏帮扶活动,有针对性地给予资金、管理、市场信息等帮扶,并取得明显效果。积极搭建银企对接平台,金融机构与骊骅粮油、顺驰地产等11家企业签订融资协议。组织金茂源纸业等7家企业申报市级中小企业专项扶持资金。加大名优产品、名优企业扶持培育力度,宇铭蔬菜专业合作社申报省级名牌产品,光宇玻纤、蓝图水泥、骊都粮油3家企业产品申报省级优质产品,协助企业申报省级著名商标5件,市级知名商标7件。全年50家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0.8亿元,增长11.7%,产值超亿元企业达17家,利税超千万元企业达10家。

 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坚持把抓投资、上项目作为调结构、促增长的重要着力点,按照 "在建项目抓投产、开工项目抓进度、签约项目抓落地、储备项目抓跟进" 的思路,加大项目建设推进力度。全年在建千万元以上项目67个,完成投资111.3亿元,增长76.2%,其中9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1.2亿元。兴龙仓储物流一期竣工投产,二期启动。方圆玻璃轻量薄壁高档玻璃制品项目竣工投产。卡尔特酒庄主体完工,奥晶特种玻璃、干红葡萄酒等项目开工建设。

 园区建设步伐加快。杜庄工业聚集区被批准为省级工业聚集区,规划体系完成,总规、控规、产业发展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南物流路东段环岛基本完工。通过整村收储与零星收储相结合的方式,累计收储土地2750亩。葡萄酒产业聚集区宝祖利山谷酒庄、酒堡集群概念规划编制完成,天马山产业区概念规划完成初稿。宝祖利山谷葡萄酒综合体、嘉隆高中档葡萄酒庄2个项目签约。抚宁经济开发区(原骊城工业聚集区)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编制完成,并申报省级开发区。南戴河休闲旅游产业聚集区积极谋划、引进戴河仕嘉、夏都海岸等一批高端旅游项目。

 招商引资积极开展。组织参加香港经贸洽谈会、廊坊经贸洽谈会、哈尔滨 "东北地区·秦皇岛周" 、杭州 "世界休闲博览会" 等大型推介、招商活动,签约玻璃钢管道生产线、园中园开发、国民蔬菜水果精深加工等项目。成功举办投资环境说明会暨 "长三角·看抚宁" 大型招商活动签约生猪电子交易平台等项目

 二、现代农业全面发展,保障体系更趋健全

 全面发展现代农业,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继续壮大 "三线" 主导产业,提高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水平。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68.2亿元,增长6.4%。粮食总产达到16.1万吨,蔬菜总产111.1万吨,油料总产1.5万吨,干鲜果品总产18.9万吨,水产品总产5.8万吨,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0.9万吨、3.0万吨和2.1万吨。

 特色主导产业不断升级。正大集团生猪产业化项目一期曾祖代猪场主体完工。12个规模猪场标准化改造项目完成。依托绿源种公猪场等7个规模养猪场,大力开展二元母猪、三元杂交商品猪繁育,促进品种优化改良。全年生猪存栏55.7万头,出栏102.9万头,分别增长20.0%和0.5%。以省级蔬菜产业示范县创建和市级设施蔬菜百亩方建设为载体,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加快 "三品一标"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完成9个蔬菜品种5500亩绿色认证。全年蔬菜播种面积达到28.6万亩,其中棚室蔬菜3.6万亩,我县被命名为 "中国蔬菜之乡" 。强化板栗生产管理技术推广,嫁接优种板栗2.5万亩。板栗种植面积达到32万亩,总产达到1.4万吨。红香椿、食用菌、中华圣桃等特色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效益进一步提高。

 产业化经营迈出新步伐。实行涉农部门科级以上干部分包示范项目责任制,推动农业项目落地、投产。全年实施千万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项目12个,完成投资3.4亿元,其中龙凤板栗深加工、夏都菌业食用菌等4个项目竣工投产。国民蔬菜水果精深加工项目一期建成使用,二期部分投产。新增卜峰猪业等市级重点龙头企业6家,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41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2家,达到259家,其中市级示范社27家,省级示范社8家。

 农业基础条件持续改善。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完成土地开发项目16个,净增耕地555.6公顷。继续在北部山区实施以集雨水窖为主体的水源性农田水利建设,新增集雨水窖2000座,解决灌溉5000亩。继续实施洋河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等工程,恢复改善灌溉4.8万亩。实施省、市级小河流域治理项目7个,治理面积680公顷。启动国家级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县项目。实施滑石后、北庄河等6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石河石门寨段等20处河道治理工程,确保了汛期安全。实施农村饮水工程,解决27个村1.5万口人饮水安全问题。实施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12项,供电能力不断提高。实施村道联网建设工程5项。完成危桥改造工程5项,县道维修和乡村道路管养工作不断加强。以农村户用沼气池和大中型沼气项目为重点,推进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开展县城东外环、京沈高速两侧等重点绿化工程,完成绿化面积2.9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净增1.2%。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集体财富积累和土地流转机制不断完善、加强,配套改革取得新成效。

 支持保障体系更趋坚实。积极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指导。大力推广棚室滴灌、配方施肥等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集成技术10万亩。落实农村公益事业 "一事一议" 财政奖补资金1153万元。全年累计发放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综合直补、退耕还林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渔用燃油补贴、 "生猪调出大县" 奖励、水库后期移民扶持等奖补资金9360余万元

 三、旅游立县战略深入实施,产业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以落实 "旅游立市" 百项工程、 "旅游立县" 重点工程为抓手,着力打造新优势,培育新亮点,产业整体实力不断增强,旅游经营效益大幅攀升。全县各旅游景区共接待中外游客233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3亿元,增长6%。

 精品项目建设加快。葡萄岛旅游综合等6个项目被列入省级重点。国际森林体育俱乐部投入使用。金舍·如意山水温泉小镇、香海湾国际生态度假城、国际商务中心等项目开工。卡夫卡房车俱乐部主体完工。象山国际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项目启动前期工作。

 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制定乡村旅游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性文件,强化引导、扶持、管理和服务。引导农家乐经营户提升改造经营服务设施,推动乡村酒店开展星级评定。骊城隆盛观光园被评为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蟠桃峪荣获全国特色景观名村称号。

 服务环境不断优化。指导景区开展质量等级创建和行业对标行动,加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水平。南戴河国际娱乐中心被会授予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等称号,成为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旅游企业。天马山景区被评为国家2A级景区。

 宣传促销力度加大。组织开展 "知青之旅" 首届南戴河知青文化旅游艺术节等活动,组织部分景区负责人参加西安·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北京国际旅游博览会,首次亮相杭州 "世界休闲博览会" ,全面推介优势旅游资源,提升了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成功举办第八届南戴河荷花艺术节暨蓝色交响·中国南戴河国际雕塑展。

 四、城乡建设步伐加快,宜居品质不断提升

 以 "一县两城" 为重点,紧紧围绕经济繁荣、人居舒适两大核心,通过实施城市景观改造、市政设施完善、静态环境整治等工程,着力推动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

 完善规划体系,强化宏观调控。以城市总体规划和城乡统筹规划为基础,进一步加强城市片区规划,完善县城近期建设规划。加快西北片区更新改造规划,启动东南片区城市设计。加强公共设施规划编制,加快文体中心、城市公园规划方案编制。加强村镇规划编制,开展留守营、石门寨2镇总体规划调整和6个重点乡镇控制性详细规划专家论证。加强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审查,紫峰坨新村、北高庄等7个省级新民居示范村规划方案编制完成。

 实施增绿塑景,打造城市景观。实施紫金山公园改造、雕塑小品建设、站前广场绿化等工程,对游园广场进行完善提升。实施主干道景观改造,重点完成天马大街、南北大街、金山大街东段等路段绿化工程。在政府广场、紫金山公园、迎宾路及重要交通路口等主要节点打造花街花海。在抚昌黄公路两侧、长征路停车场等街道绿地栽植花卉4.5公顷。

 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承载功能。对金山大街、迎宾路、长征路等破损严重的路面、路基进行维修,对县城区40余条街道排水管道进行清淤、疏通。加强垃圾填埋场和污水处理厂日常管理维护,确保正常运行。继续扩大县城集中供热面积,新增20万平方米,累计达到184万平方米。燃气入区工程基本完工并部分运行。县城自来水改造工程主管网及配套设施基本完工,实现部分区域供水。承秦高速公路主线、秦抚城际快速路、石门寨连接线征拆完毕。北戴河站前广场及205国道改造完工。

 改善居住条件,强化住房保障。金山西区、新立东区保障房建设完成。1200套经适房、廉租房、公租房主体完工。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为困难群众改造危房702户。统筹城乡工作继续推进。在建新民居项目21个,主体基本竣工12个。

 提升城市品位,打造 "新南戴河" 。以戴河大街和环海路为重点,对建成区老旧休疗单位实施拆迁改造,加快实施临海听涛、海洋国际酒吧广场等高端旅游项目。大力开展环境秩序综合整治和城市景观建设,实施主要街区亮化、净化、绿化、美化工程,南戴河旅游度假区城市形象和品位不断提升。

 五、继续强化节能减排,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双三十" 节能减排工作通过省级考核验收。在此基础上,继续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全县纳统工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为7.5358吨标煤,同比下降7.83%;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8604.64吨,削减率为2.69%;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0331.55吨,削减率为1.53%,全面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严格项目审批。始终坚持把节能减排控制指标作为前置条件,严把新建项目审批关。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 "三同时" 制度,狠抓建设项目中后期管理,强化环保验收。此外,对72个项目进行了节能登记、评估和审查。

 淘汰落后产能。拆除丰满纸业5台纸机,淘汰落后造纸产能3.55万吨,节约2.13万吨标准煤。关停北方纸业,减排化学需氧量63.2吨,减排氨氮2.19吨。

 建设重点工程。实施浅野水泥、信合水泥二期余热发电2个重点节能项目并投入使用。实施兆丰纸业生化曝气、骊城热力锅炉烟气脱硫、骊骅淀粉工业锅炉脱硝、沅泰纸业双碱法脱硫、污水处理厂效率升级等11个减排工程,落实各项减排目标。秦燕化工等5家企业清洁生产和信合水泥厂对标全部通过省级审核验收。

 加强监管整治。及时分解下达年度节能指标任务,加大对重点能耗企业和指标反弹严重企业的调度、督导。严格企业能耗及污染物排放监管,对467家企业采取停电、限电等强制措施,对21家排水企业落实 "一厂一管、集中监测" 管理模式。开展污水整治攻坚行动,对污水处理厂及7家入网企业实施驻企在岗监管。深入开展 "四河" 综合整治,洋河、戴河、石河考核断面达到指定功能要求,人造河水质得到有效改善。集中开展孤石峪地区粉尘、留守营地区废塑料整治等行动,落实各项减排举措。设立县城区空气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点,实现全省联网。通过实施县城集中供热工程、严格控制交通和建筑施工扬尘等措施,县城大气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全年优良天数达350天。

 六、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得到切实改善

 在全力以赴 "促增长" 的同时,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千方百计 "惠民生" ,强化社会保障,持续改善民生。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继续整合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促进区域教育均衡、优质、公平发展,高标准通过省政府教育综合督导评估。新、改、扩建及加固中小学校24所,其中特教学校新建、曹东庄中学教学楼扩建等9所学校工程竣工,张各庄中学、留守营小学9所校舍加固工程完工。新、改、扩建幼儿园10所。着力推动高中教学改革,高考二本以上上线率为20.3%,实现稳中有升。职业教育继续优化,就业市场供不应求。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县医院病房楼改扩建工程主体完工,大新寨、石门寨卫生院病房楼扩建主体完工。以榆关等2个镇卫生院、都寨等5个村卫生室为重点,深入推进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农合医保等体系不断完善,我县被评为全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先进县。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5.5%,补偿比和受益率不断提高,全年补偿参合农民114万人次,补偿金额达8106万元。以建设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改革示范县为契机,不断强化计生管理与服务,推进基本服务均等化。农村计生家庭奖励扶助、优先优惠政策全面落实。县文体中心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启动实施,1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完工。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文化下乡等惠民工程深入开展。民间文物征集、长城等文物遗址保护工作切实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整理与申报工作完成, "潘氏风干肠制作技艺" 、 "绣花鞋制作技艺" 、 "逛楼" 被列入河北省第四批非遗名录。我县(民间文学、吹歌)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2011~2013年度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活动蓬勃开展。第六次人口普查基本完成。《抚宁县志(1979~2002)》出版发行。积极做好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连续5届荣获全省双拥模范县称号。物价、气象、档案、广播电视、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等工作也都取得新成绩。

 社会保障不断健全。从落实优惠政策、健全服务体系、提高就业技能、拓展就业市场等方面入手,全力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新增城镇就业3696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30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683人。我县被授予全市发展劳务经济先进县称号。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进展顺利,总参保率达97.2%,为6.8万60周岁以上农村居民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4883万元。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启动,参保登记1332人。城乡低保制度提标扩面,为3.69万城乡低保对象发放低保资金4814.7万元,为6004名城乡困难群众发放医疗救助金374.9万元。救灾救济和慈善救助积极开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整合、撤销13所乡镇养老机构,人员全部入住民政事业服务中心,高庄中心敬老院成立全市首家养老护理员培训学校和养老护理员职业鉴定站。成立残疾人托养中心,成为全省唯一一家申报全国 "阳光家园" 创建活动的托养机构。

 社会管理有效加强。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和管理创新,健全大调解工作机制,一批集体访隐患和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实施公安系统 "天网覆盖" 工程。大力开展网上追逃专项督察 "清网行动" ,并取得显著战果。法制宣传、服务、保障不断强化,我县被评为全国 "五五" 普法先进县。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年等活动,加强对重点行业、区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全力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加大对盗采煤炭等国家资源行为的打击力度,有序推进煤矿整合重组。以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为抓手,强化源头治理,完善长效机制,扎实开展瘦肉精、食品非法添加、 "地沟油" 、酒类等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食品违法生产经营行为,食品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完成 "三个一" 三年(2009~2011年)创建任务,建成村级食品安全规范店628家。不断完善应急网络、应急预案和应急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应急演练和应急值守,加大风险隐患排查和应急科普宣教力度,成功处置 "4.12" 森林火灾重大突发事故,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和谐。

 过去的一年,县政府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治理 "庸散懒软" 等活动为契机和载体,以建设创新型、规范化、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和载体,更加注重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按时办结率、办理满意率均达100%。更加注重行政效能建设,建立完善县乡两级政务服务网络,简化办事流程,压缩办理时限,行政效能明显提升。更加注重行为规范,政府目标管理、项目投资管理等工作继续加强。更加注重深化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一步加强。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发展的进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不确定因素影响,支柱产业效益普遍下滑;县域经济总量偏小,具有战略支撑作用的大项目较少,发展后劲乏力;农业结构调整有待深化,产业化程度不高,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资金、土地等瓶颈约束逐渐加剧,节能减排压力持续增加,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繁重;精神文明和民主法治建设仍需加强,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压力较大;政府自身建设及干部队伍作风有待加强和改进。

 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年,也是实施 "十二五" 规划和沿海开放开发战略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县政府将紧紧围绕加速崛起的奋斗目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发展实体经济和统筹城乡为重要举措,以优化发展环境为基础保障,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做实基础工作,打牢发展基础,努力建设实力抚宁、平安抚宁、生态抚宁、魅力抚宁、和谐抚宁。

抚宁县人民政府

一二年二月十六

温馨提示

欢迎您使用本网站互动功能!本网站互动用户已实现与河北政务服务网统一登录,如上图所示,新用户请点击[注册]打开河北政务服务网完成注册。如果您已完成注册,请点击[登录],从河北政务服务网登录后可自动返回到本网站互动版块,然后您就可以写信提交了。